4月11日,上海市气象服务中心、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介绍,受冷空气扩散携带北方沙尘传输影响,预计11日傍晚到12日中午,上海将出现浮尘天气。
当天,大沙尘暴袭击北京及多个省份,气象专家已提醒市民出行时注意沙尘暴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事实上,沙尘暴对健康的威胁并不仅仅局限于呼吸系统。根据已有文献,空气污染对于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甚至代谢都有影响。对此,早有科学家提出警告,称空气污染正在全球引发一场“无声的流行病”。
【资料图】
对心脏影响或可在一小时内显现
最新的研究来自于美国哈佛大学。根据4月5日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的一篇综述论文分析,接触细颗粒空气污染物(PM2.5)可能会增加罹患痴呆症的风险。
这项最新研究从过去十年内发表的2000多项研究中,确定了51项评估环境空气污染与临床痴呆症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了多个PM2.5与痴呆症之间存在关联的证据。研究指出,空气中PM2.5年均暴露量每增加2微克/立方米,罹患痴呆症的风险就会增加17%。证据还表明,痴呆症与接触氮氧化物和二氧化氮之间存在关联。
研究人员指出,鉴于痴呆症病例数量巨大,确定可变风险因素以减轻疾病负担将对个人和社会产生巨大影响。接触PM2.5和其他空气污染物在某种程度上可通过个人行为的变化而改善,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环境监管才能达到进一步改进的目的。
去年4月,中国研究人员也在一项发表在心血管领域的顶级期刊《Circulaition》中揭示了空气污染与心脏病发作之间的关系。由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阚海东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霍勇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领导的研究团队首次全面评估了暴露于多种空气污染物与心脏病发作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即使暴露在低水平(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空气污染水平)的空气污染物中,也可能在一小时内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作。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2015年至2020年间中国心血管联盟-胸痛中心数据库的近130万心脏病发作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医疗数据得出结论:暴露细颗粒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中都可能会迅速引发ACS,而且最大风险发生在暴露污染物的第一个小时内,随着被研究的污染物水平上升,心脏病发作的风险也随之上升。
这项研究也首次以小时为单位,确定了暴露于空气污染物中与心脏病发作之间的联系。阚海东教授表示:“空气污染对心血管的不良影响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但我们仍然对这种影响的快速发生感到惊讶。另一个让人惊讶的是空气污染的非阈值效应,也就是任何浓度的空气污染物都可能导致心脏病发作。”
采取保护措施有助于预防疾病发作
美国斯西储大学心血管研究所主任Sanjay Rajagopalan指出,心脏病发作与当时那个小时的空气污染水平密切相关。这表明,在空气污染水平较高时采取保护措施将有助于预防心脏病发作。
霍勇建议,老年人群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人群,应该格外注意防范空气污染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降低自身空气污染暴露的水平。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关窗户,使用空气净化器,以及出门时戴上合适的口罩。用于防止新冠病毒传播的N95口罩非常有助于减少吸入空气中的颗粒物。
另据去年9月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仁杰教授研究团队发表于《柳叶刀》子刊《电子生物医学》(《eBioMedicine》)上的研究发现,空气污染物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2型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中风)也有关联。
上述研究通过平均约12年的随访得出结论:空气污染物暴露对心血管代谢性共病发展的多个阶段均存在负面影响。研究显示,细颗粒物年平均暴露水平每增加1.3微克/立方米,或二氧化氮年均浓度每增加9.9微克/立方米,个体发生首个心血管代谢性疾病、从首个心血管代谢性疾病进展到多重共患病、从首个心血管代谢性疾病进展到死亡,以及未经任何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即死亡的风险等,分别增加2%至6%不等。
进一步研究指出,空气污染物在同一阶段对不同疾病的影响存在差异。例如,空气污染物促进2型糖尿病进展为共病的风险,比促进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进展为共病的风险大。
研究还发现,空气污染促进共病的风险在老年人、男性、过度饮酒者以及社会经济水平较低者中更为明显。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